(相關資料圖)
《小雅·南山有臺》:樂只君子,遐不黃耇
時維四月,“明前茶”“雨前茶”紛紛上市;各個茶葉產區的茶葉爭相露臉,名目繁多、口感各異,可謂是爭奇斗鮮。然而,隨著制茶工藝日益精深以及規?;?、產業化的批量生產,茶葉的模樣愈發精致,口感卻愈發平淡。
茶葉本是山野之物,日月光華,風露添色;深耕細作,反而少了山野之趣,精細的茶味到底差了點意思。以至于每年春天,我都會懷念起很多年前,在一戶鄉下人家里喝到的大碗茶。手工炒制的茶葉看起來像粗布麻衣的農人,樸素粗糙,喝一口茶水,如一股春天的山泉涌進喉頭。那茶水里,不止是樹葉的青澀滋味,還有泥土、鳥鳴、雨水、落花……粗糲而混雜的氣息,讓人感到,這才是真正的“春茶”啊。問詢主人,應該是自種的茶葉吧?主人笑道,這還是真是山上摘來的野茶,最原始的方式煎曬了一下。細問之下,才知道這野茶,乃是鼠李的嫩芽,難怪那種清苦之味很是直白,毫無豢養之意。
鼠李,在《爾雅》中被稱為“鼠梓”,北方向陽的山坡上常見的小喬木,葉片呈卵圓形,頂端的芽苞挺大,于是,被人們摘下來炒茶。而在古代,人們常用它的樹皮、根和果實做藥,在《本草綱目》《食療本草》等典籍中都有記載?!对娊洝分幸灿兴挠佰?,那時候它還叫做“楰”。
“南山有枸,北山有楰。樂只君子,遐不黃耇。樂只君子,保艾爾后”(見《詩經·小雅·南山有臺》),南山生長著枳椇,北山長滿了鼠李。君子歡愉,仁者有壽;君子歡樂,天佑子孫。這是一首周代貴族宴饗賓客的通用樂歌,與《小雅·魚麗》《小雅·南有嘉魚》合為一組宴飲詩。
先歌《魚麗》,贊美佳肴之豐盛;再歌《南有嘉魚》,敘賓主綢繆之情;最后是《南山有臺》,祝頌賓客萬壽無疆,子孫福澤延綿。整組樂歌層次清晰,逐漸遞進,賓客盡歡。
單是《小雅·南山有臺》一詩,也體現了這種精巧的結構和層次感,全詩共五章,第一、二章敬祝邦家之光、萬壽無疆,第三、四章祝福生民父母、德音不已,第五章則祝愿子孫后世、福澤永續。每一章都以兩種植物起興,不僅是《詩經》的傳統,更體現出農耕時代人們與自然的密切關系,只有南山“臺”(莎草)、“?!?、“杞”;北山“萊”(藜樹)、“李”、“楰”等植物枝繁葉茂才是盛世太平、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和象征。
今天的北山鼠李依然生長著,不過,很少有人關切它的繁衰。對面的山上,成百上千畝的茶葉基地正在生發。鼠李茶那種粗糲又清澈的滋味,不知是否在《詩經》的宴席上出現過呢,也許只是偶然地出現在歷史的一瞬,但它被我深深記憶,并引以為春的最初。(本篇完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X 關閉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華中制鞋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:京ICP備12018864號-26 聯系郵箱:2 913 236 @qq.com